如今,随着AI技术的不断成熟,不排除以后在一些工业领域,让机械代替人做一些简单重复的事情,提高工作效率,减少了一些人工成本,这一个趋势可能会在不久的将来,会逐步的实现。作为建筑智能化工程公司中冠电子,有几点建议需要提一下。
目前这一趋势已经在三个方面呈现出来:一是建筑施工的工厂化与装配化,以钢结构建筑为代表;二是在施工环节使用自动化施工机械,如自动砌墙机、自动抹灰机、自动喷涂机等;三是智能化施工机械和相应的全新施工方式开始出现,以混凝土3D打印机和智能化砌墙机器人为代表。
无可否认,机械化施工提高了施工效率、降低了建筑施工的劳动强度和对人力的依赖;但要取得更大的进步,还应在两个方面协同并进:一是建筑产业体系化,即建筑设计、建材生产、建筑施工三者间要形成完整的体系;二是补齐建筑构配件加工与建筑装配等短板。实现建筑施工智能化,小编认为需要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智能化时代的建筑施工需要基于BIM(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建筑信息模型应包含四类信息:构配件形体信息、构配件定位信息、连接部位施工处理信息、模板施工信息。
构配件形体信息传输给各智能化建材加工厂或移动式智能化建材加工设备、使其按设计要求精确加工建筑施工所需的各类构配件。
构配件定位信息提供预制件在建筑中的位置信息,如提供吊装钢筋骨架所需的位置、角度等信息;连接部位施工处理信息,如提供钢筋骨架的焊接位置、焊街长度、焊接方式等方面的信息。
模板施工信息提供模板形状、连接位置与连接要求等信息,给模板智能化组装设备。这项技术,目前建设管理部门已在积极推进相关智能化应用。
按建筑体系研发全套智能化施工设备
不同的建材具有不同的特性,用于建造前需要采用适当的设备与工艺进行加工处理,建造过程中需要采用适当的建筑施工设备、采取适宜的构造措施。
为降低建筑施工的劳动强度、节约利用建筑材料、大幅提高施工效率,在智能化时代应大力发展四类建筑体系:水泥基可塑材料建筑体系、乐高砖砖混结构建筑体系、钢砼结构-填充墙建筑体系。
水泥基可塑材料建筑体系
以硅酸盐水泥或改性镁水泥作为胶结剂,可采用打印、浇筑、喷射、模压、注射、涂抹等多种方法进行预制件生产或直接施工,适合修建中小跨度的桥梁、水利设施、农业生产设施、环保设施、园林建筑、各类底层建筑与多层大开间建筑等。
乐高砖砖混结构建筑体系
以乐高砖作为砌体材料,施工简便、较少用到竹木模板,适合建设低层和多层小开间建筑、低层框架结构建筑。在地震设防要求较高的地区,采用满插钢筋的全剪力墙构造做法,能满足较高的抗震要求,可在基础部位设一道减震垫,进一步提高建筑的抗震性能。
钢砼结构-填充墙建筑体系
不同于逐层向上施工的现浇钢砼结构传统施工工艺,这是一种全新的钢砼结构施工工艺:需要用到智能化塔吊、叠合梁底板智能化预制设备、钢筋骨架智能化加工设备、水泥基卷材免拆模板及配套加工设备等,另外还需要分块吊装和可拼装的施工平台的配合。
本文章内容由建筑智能化公司推荐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
|